明职院委〔2008〕33号
各党支部:
曹云露同志是三明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系主任,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三明学院CAD/CAM技术研究所所长、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库”成员,国家煤炭行业“653工程”人才库(机电专业)专家,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最近,被推荐为“感动福建”十大教师候选人;被中共福建省委、中共三明市委分别授予“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三明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2006年初曹云露同志作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从安徽理工大学来到三明学院工作。面对这所新建本科高校繁重的发展任务,尤其是所在系各方面工作基础都相对薄弱的的局面,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驱使作为系主任的他一开始就以拼搏、忘我的精神投入工作。为了加强系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寻求校企合作和推进产学研结合,他常常熬夜、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把自身的健康置之度外。由于极度的劳累和身体透支,曹云露同志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一心扑在工作上;直至病倒住院、被确诊为直肠癌并已大面积转移,他仍然放不下自己所选择、深爱的事业,常常在病床上审阅修改相关材料,通过电话安排处理系里的工作。他关心爱护学生,并总是把这种爱倾注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在教学上率先垂范、孜孜以求,耐心细致、诲人不倦,努力实现教学相长;总是把这种爱倾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大师独有的亲和友善、循循善诱,开导引领学生成长,深受学生的爱戴。身患重症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仍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每当化疗间隙,又总是要回到课堂上、回到他深爱的学生中。正是由于他坚持不懈直至不惜生命代价的努力,正是由于他良好的学术背景和精深的学术造诣,正是由于他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兼具的影响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物理与机电工程系的教学管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两个第一批本科专业顺利通过了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他所致力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科研项目取得可喜成果,成立了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和三明机械CAD工程研究所,他所主持的“三明机械CAD工程研究中心”入选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项目,他参与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中心螺管原型线圈设计与制造”研究获国家级成果奖。曹云露同志虽是病魔缠身,身在病榻、身体极度虚弱,家庭经济也因此拮据,但他硬是撑着亲自参加学校师生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死难者举行的默哀仪式,并当场为地震灾区捐款900元,后又缴纳特殊党费1140元,展现出一个“大爱无垠”的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怀。
曹云露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院党委号召全体党员、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曹云露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贞不渝、鞠躬尽瘁,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他严谨治学、率先垂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他锲而不舍、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他关爱学生、亲和友善,诲人不倦、甘当人梯的精神。
各支部要认真组织开展向曹云露同志学习活动,切实把学习曹云露同志的先进事迹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与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实在性。要积极营造学习活动的氛围,推动学习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推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新风正气。
附:曹云露同志先进事迹
二00八年七月四日
以生命守望教育事业
——记物理与机电工程系主任曹云露教授
曹云露,男,1957年5月出生,安徽淮南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三明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三明学院CAD/CAM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库”成员,国家煤炭行业“653工程”人才库(机电专业)专家,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
守望事业:以坚毅执着的方式
2006年,已经年近五十的曹教授为自己的人生作了一次似乎有悖于常理的选择,他从地处安徽省中北部的重要城市淮南来到福建省的山区城市三明,从有着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本科院校安徽理工大学调到新办本科院校三明学院工作,从有了一定事业基础的工作环境走入条件比较简陋的学校。福建省海西建设和三明市政府发展机械及载重汽车产业的历史机遇,深深吸引着这位长期从事机电专业研究专家的目光。在这样的目光里,没有对大城市繁华与喧嚣的不舍,只有一颗甘于清贫、痴恋科学研究的平静心灵;在这样的目光中,没有对物欲的贪恋与膨胀,只有一股施展才华、热爱事业的滚滚激流。作为一名三明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曹教授在这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始了自己人生新的创业。
三明是福建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时不渴望着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发挥学者的专业优势,以教学和科研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曹教授正是怀揣着这样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的良知走进三明学院、融入了三明这片热土。而激情一旦被点燃,就能喷发出无穷的力量,结出累累硕果。短短的两年,曹教授就先后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校级5项。由他主持的“三明机械CAD工程研究中心”,入选了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项目。他参与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中心螺管原型线圈设计与制造”研究,获国家级成果奖。同时,由他带领的团队也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迅速成长,近年来,物理与机电工程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2篇、省级科研9项,市级科研2项、校级科研15项,获专利成果4项。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产生效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作用,他分别走访三明钢铁厂、厦工集团三明重机厂、三明化工厂、福建汽车厂等多家企业,谋求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结合之路。在他的带领下,组建了福建三明汽车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了福建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和三明机械CAD工程研究所,对促进三明市4+1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翻开曹教授在三明学院的工作日历,几乎没有空白的纪录。他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不停地加班加点,牺牲了自己所有的节假日。生活可以简单,衣食可以简朴,可工作绝不能马虎,甚至认真到苛求自己和自己的团队的地步。由于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作为系主任,曹教授决意要把它做得最好。在准备过程中,他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有时候甚至到凌晨5点,简单地眯一会,早上7点又赶校车上班,而中午又在自己的办公室继续工作,带领大家研究讨论和修定系“十一五”发展规划,亲自起草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庞杂的迎评材料。正是曹教授如此全身心的投入,有他的带头示范,才使物理与机电工程系两个首批本科专业顺利通过了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并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安徽来到三明,地域的迁移,改变了曹教授习惯的生活,而他却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着周围的人,悄悄地改变着物理与机电工程系的每一位教师。许多老师都动情地说,曹教授来学校的这两年里,在他的领导下,系的工作更规范了,人心更齐了,老师之间更团结了,加班加点的人也多了,抱怨和牢骚却少了,而每一次的加班,肯定少不了曹教授身先士卒的身影。更难能可贵的是,此时的他实际上已经身患绝症,可从来没有因为加班而要求学校派过一次车,他总是赶着拥挤的公共汽车,一次次地进出校门,也从来也没有见他为此报销过车票,更没有见他拿过一分钱的加班补贴。
守望生命:以癌症患者的名义
也许每一位创业者的成长之路都将布满荆棘,也许通向成功的征程注定需要历经磨难。正当曹教授对事业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之际,无情的病魔却在他身上悄然降临。由于一段时间他没日没夜地工作,身体已经严重超负荷,终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2007年8月,这位原本身材魁梧,精力充沛的大汉病倒在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上,经三明市第一医院检查诊断为直肠癌并大面积转移到肝脏。为他检查的医生说,曹教授的病至少已经发病半年以上。按照这样的时间推算,曹教授准备学士学位评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病魔侵蚀他的肌体的过程,可是却从来没有见他为此言语过一声。由于忙于工作,他错过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间。假如他的工作没有那么忙,假如他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哪怕是半天的时间,假如他能给自己多一点休息,早一些诊断,早一些治疗,也许充其量只会是肠癌,而不至于扩散。而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
一场信念与生命的抗争、毅力和死神的搏斗,从曹教授得知自己病情的那一刻起开始展开。
曹教授第一次走上手术台是在他病情恶化的时候,当时连医生也无法确定手术的结果。按理此时的他应该也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向学校提出一些要求,可是,他没有,关于自己的安危,没有从他嘴里说出只字片语,却一遍遍地听见他流露着自己对学校的歉意、对事业的牵挂。他不断对陪伴自己手术的校领导说:“我来三明学院后,为学校做的事情太少了”。长达数小时的手术几乎耗尽了他的体力,可当他清醒之后,第一个寻找的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系分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他用自己微弱到别人需要把耳朵贴着他的嘴才能听见的声音问的第一句话就是系里的工作。一颗对事业的拳拳之心从他那因为呼吸急促而起伏不断的胸中迸发,一份对学校的眷念之情在他无比虚弱的身上静静流淌。感天动地,催人泪下。
尽管医生全力医治,可曹教授的病情却在不断恶化,医生甚至估计他的生命不可能延续多久。这个阶段,他的腹部经常有疼痛感,说话需要捂着肝区,坐着必须直立腰杆。由于身体极度虚弱,在家里他只好尽量减少与爱人说话,以保存体力。医生要求的康复治疗他也无法如数完成,每次只能顽强坚持十几分钟。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在手术住院期间,他仍然挂念系里的工作,躺在病床上的他,坚持每天打电话询问工作情况。第一次住院时间仅半个月,他就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说,毅然回到学校工作,带病坚持上班,全身心投入系的各项工作。接受化疗,对癌症患者来说,是件极为痛苦的事情,每一次的化疗都是对他一次生理上的煎熬,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折磨,更是对他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他已经先后进行了4次的化疗,可是每次化疗结束、身体稍微转好之后他就立即回到岗位,忘我地投入工作。如今,曹教授原来的满头黑发都掉光了,体重也从生病前的160斤骤然降至110斤,浓眉大眼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红润的脸庞也变得腊黄了。无情的病魔在一次次地摧垮他的身体,可他却以对生命的无比强烈的渴望支撑着自己,他一次次地坚强着自己的意志,一次次微笑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2008年4月,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曹教授又一次到福建省肿瘤医院会诊,而第二天正好是省教育厅专家组到学校进行省级课题评估的日子,这让他一直放心不下。会诊结束已是傍晚,医生希望身体极度虚弱的他至少能在福州休息一个晚上,学校领导也为此安排了其他人向专家汇报,可曹教授却执意要连夜赶回三明。经过一路奔波,一直到凌晨二点多才抵达三明。那一天,是山城的夜色见证了曹教授一脸的疲惫。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了他因为疾病而步履蹒跚的脚步。第二天,病魔缠身而又历尽一夜劳累的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出色地完成了汇报任务,赢得专家的高度评价。
曹教授如此顽强地坚持,这样玩命地工作,表面上看似乎让人觉得他在漠视生命,可恰恰是在这样一种向生命挑战的过程中,他想让自己的生命闪现最亮的光华。面对病魔,也许他难以延续生命的长度,可他却愿意以对至高无上的生命的尊重和敬意,延展生命的宽度。在他看来,生命是无比珍贵的,正因为如此,他比一般的人更理解生命的真谛。反复多次的治疗,尤其是价格昂贵的化疗和介入治疗,已经花去了曹教授大量的积蓄,可尽管如此,当得知四川大地震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造成大量的伤员、几百万人无家可归时,身在病榻上的他毅然拖着生病的身体走进募捐现场。战胜虚弱的躯体坚强地站立,彰显着他对生命的无比虔诚;从自己紧张的医疗费中拿出900元支援灾区人民,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守望讲坛:以爱作出承诺
熟悉曹教授的人都知道,他在师生中有一个很动听的外号叫“帅主任”,这不仅是因为他有一个俊朗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有一张友善而和蔼的笑脸。这是一副大爱者的表情,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一份长者和教育者送达他人的温暖。
这种爱,体现在曹教授的工作严谨,率先垂范。每学期的开学和期末,他一定要认真做好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他说,有计划才能明确目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有总结才能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前进。作为系主要领导和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大家投身教学、致力科研,充分发挥了“班长”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正是有这样的工作氛围,在他的感召下,全系教职工纷纷以他为榜样,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全系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许多老师都说,与曹教授一起共事是很能让人深受感染的。他身上的优秀品格和个人魅力,使整个工作团队成了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不断的在工作中创造出新的成绩。
这种爱,体现在曹教授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培养。他认为,有好的教师队伍,才有全系事业发展的未来;有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近两年,凡是物理与机电工程系引进新的教师,他都要亲自对应聘者把关,正因为如此,物理与机电工程系青年教师的成长也特别的快。在曹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年轻硕士张雯娟、闻霞,从教时间不到一年,就已经开始申报省教育厅的课题。博士生吴龙,正是被曹教授的真情和诚意所打动,而毅然放弃条件更优越的学校来到三明学院工作的。曹教授还经常与正在福州大学机械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培庆老师保持联系,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希望他能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来为学校发展出力。在曹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如今,机械专业逐渐做大做强,已经成为学校拥有3个博士、5个硕士的优势学科。
这种爱,体现在曹教授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他常对学生说,大学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阶段,努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未来的人生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他在教学上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教学方式改革与改进,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尽管工作繁忙,可对学生的作业每一份都坚持认真批改,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机械制图》课程的作业,曹教授总是拿着尺子和红笔,一点点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足。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他也积极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如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三明机械CAD工程研究中心、三明学院机械CAD/CAM技术研究所,与三钢、三化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他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就获得1个福建赛区二等奖、5个三等奖。08届本科毕业生有7人已经接到了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物理与机电工程系最近几年的就业率都排在全校前列,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大爱者总是宽容和坦荡的。听过曹教授课的同学说,无论其他工作多忙,他永远把给学生上好课放在第一位。所以,曹教授在课堂上总是面带微笑,驾轻就熟地传授知识。哪怕是生病之后,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教师角色,因为身体虚弱,他上课常常汗流浃背,一节课下来总是全身湿透,可同学们从来没有见他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为了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对三尺讲台的尊重,化疗后掉光了头发的他,每次走上工作岗位、或者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总是戴着一顶帽子,他希望人们永远记得自己好看的样子,因为那是一名教师的形象。这就是曹教授,这就是一名以生命守望教育事业的人。(原载《三明学院报》第7期第2版,作者廖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