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近期,我校学生出现几名学生感染水痘,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快的传染病,为了预防水痘在学校聚集性或爆发疫情,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编发此资料,请学生仔细阅读,并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主要为2~15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及成批出现的周身性疱疹为特征。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 预防: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为止。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学校主要预防措施 1.隔离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应隔离至疱疹结痂或出疹后七日。 2.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疫源地消毒处理,病人离开原居住房间,原居住房间可用0.5%的过氧乙酸,或1:400的“84”消毒液关闭门窗喷雾消毒半小时以上。室内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过的物品,门把手,家具、地板等可用1:400的“84”消毒液湿抹。也可利用通风、曝晒、煮沸等方法消毒。 3.保护易感者:在集体机构中,对接触病人的易感者应留验3周(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对一般易感者可进行水痘疫苗的注射。 4.及早启动流行病防控预案,学校要做到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经费保障,方法落实。 5.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学校要把个人卫生检查纳入到班级管理中去。不但要督导学生勤洗澡,勤晒被,勤洗衣,更要学生指导宿舍搞好卫生工作。 6.通风是学校预防水痘的最科学、最经济的方法。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科学通风,门窗对开,形成空气对流。教育学生在宿舍也要通风,指导学生通风,告诉学生通风的重要性。 7.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8.消毒工作。在水痘易发季节,要提前对教室消毒,特别是易出现疫情的教室要重点消毒。出现疫情后,更是要重点消毒。消毒要讲究科学消毒,注意工作人员的安全。教室消毒前,教室要密封,然后消毒。每次进教室,要提前30分钟给教室充分通风,然后学生才能进教室,消毒后的教室通风,消毒教师要亲自指导和检查。 9.有住宿生的学校,特别要加强卫生、通风、消毒工作。寝室管理员要定期督促学生洗澡。有太阳的日子,一定要安排学生晒被子。寝室管理员要合理安排,轮换进行,不能轮空。学生上课后,寝室管理员逐一打开寝室的门和窗,进行通风。到消毒的时间,进行消毒,学生进入寝室,寝室管理员要提前通风到一定时间后,学生才能进入。 10.水痘高发期,要教育学生不要到娱乐设施去玩,如蹦蹦床等避免交叉感染。 11.开设体育课,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